繁华表像背后的“落寞”-皇明太阳能
政策上缺乏支持、银行惜贷。种种压力把黄鸣推向了类似十年前给民众普及太阳能概念步履维艰的地步。如果皇明的一切 “ 隐忧 ” 都无法最终 “ 释怀 ” 那么,而企业内部又被指出问题重重。不远的将来,今天的落寞 ” 将有可能变成明天的落幕 ”
新的竞争环境下。但正日益显露落寞、窘困之像。 这个曾经的中国太阳能行业标杆企业已经危机环伺、险象环生;尽管还守着一块 “ 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光热产品制造基地 ” 金字招牌。
神经往往更为敏感。 人在落寞 ” 时。
最近。为《现代快报》一组关于太阳能下乡销售的系列报道中,皇明太阳能董事长黄鸣抛出洋洋洒洒的万言书》以此应对《现代快报》将皇明集团多次列入 “ 黑名单 ” 做法。事件的起因。曝光了皇明等太阳能企业涉及收费规范、售后服务、经销商等问题,让这位 “ 中国太阳能产业教父 ” 终于按捺不住。但因《万言书》言不简而意不赅,通篇大谈皇明这么多年来所做的事情,以及在服务方面的细节,而仍无法说明《现代快报》提到情况不存在因此黄的上述手段,被业内人士目为是失败的危机公关 ”
但与当前内部面临的棘手难题相比。于皇明太阳能而言,来自媒体的质疑。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新的竞争环境下,这个曾经的中国太阳能行业标杆企业已经危机环伺、险象环生;尽管还守着一块 “ 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光热产品制造基地 ” 金字招牌,但正日益显露落寞、窘困之像。
隐忧一:核心力缺失。近年来。皇明已遽然发现:自己在技术、价格、服务等领域,随着力诺瑞特、四季沐歌等一大批太阳能企业的崛起。与同行相比均不占明显优势。其身份,已从昔日太阳能应用技术在中国的布道者 ” 沦落成为 “ 同质化竞争 ” 中的普通一员。近期财政部、商务部公布了太阳能下乡中标名单,与微波炉仅有 8 家企业中标、空调有 23 家相比,太阳能竟有 93 家企业、 806 款产品同时赢得第一批集中下乡的机遇,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该行业群雄蜂拥四起、整体水平趋近的现状。而众所周知,一个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不可能长久生存和发展的
隐忧二:盲目多元化。作为一个以太阳能热水器为主业的企业。选择进军房地产。对此,皇明却在国内外经济一片下滑时。黄鸣有自己的宏伟规划:将来也不会局限在三线乡村,一线二线乡村也会推开来 ” 目标是要做地产老大 ” 然而,美好的初衷,并非总能收获美好的结局 — 皇明 “ 房产要成为太阳能产品的一个展示平台 ” 愿望,实则对应着一个风险遥不可知的迷蒙未来。资金、跨行业的人才和商业经验、差异巨大的运作模式等等要素的欠缺,都有可能变成一个个可怕的梦魇。特别是金融危机的背景下 “ 专业化、专一化经营 ” 重新受到推崇的今天,如果说 “ 多元化 ” 存在较大风险的话,那么行业跨度极大的非相关多元化 ” 肯定将会潜伏双倍的风险;而不幸的皇明两样都占全了
隐忧三:人才大逃亡。去年底皇明集团高调公布了 3 万人的招聘计划。各方均估算 “ 当前经济形势下,顿时引发一片质疑声。业界大多认为这是沿袭了其热衷制造 “ 噱头 ” 一贯做法。能招 3000 人就不错了而在求才若渴的烟幕下,却是一波波核心人员出走的惊人事实 — 冯建华、李骏、陆荣华 … 这些中高层不但主动炒了皇明的鱿鱼,而且完成 “ 从部属到敌将 ” 身份变化,转而投身对手公司。尽管事因各各不同,但皇明的用人机制值得检讨也是实情;同时,核心团队的纷纷离职,也削弱了其现有管理者的整体水平。再如有多名媒体人士 “ 爆料 ” 称现任皇明品牌总监的周春玲,处置新闻危机时惯于对记者大肆咆哮,火候缺乏的职业化水平和不善掩饰的情绪化性格,将有可能使其从 “ 救火员 ” 不自知地变成 “ 防火员 ” 类似的人员 “ 隐患 ” 同样值得重视。
当然。但必须正视的一个客观事实是当外部环境不断恶化后,皇明的苦恼还不仅于此。尽管该品牌也被列入家电下乡名录。首先受冲击的那些看似多余的讲究 ” 比如太阳能。即使目前中国是太阳能利用率最高的国家,但消费阶层对其认知仍然有限。从宏观层面来说,目前国家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 “ 保八 ” 投资见效要快。对于一个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太阳能产业来说,受投资政策垂青的可能性相对较小,何况太阳能产业资金需求巨大、回报周期漫长。
更多相关新闻:
|